百兆小编

手机: 136****5186 显示号码

会全球会展小编,展会在哪里,小编在哪里会展平台 h5会展 会展商城 互联网会展 虚拟 展览 论坛 峰会 会展营销 展览会 博览会 展览搭建 展览服务商 展览供应商平台 电子邀请函 全球会展小编!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2019.08.15 14:07:13

百兆小编

2019.08.15 14:07:13

自2006年10月起,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20多家博物馆,先后巡回展出了在战火中劫后余生的一批体现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宝。2017年3月起,它们开始在中国巡展,并于2019年4-6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器服物佩好无疆”为题展出——此主题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约前1054年-约前949年)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西方的奇珍异宝,并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为增强展览的学术性,还邀请多位专家从多个角度撰写论文,并在展览最后增加了一个“阿富汗考古与艺术文献”单元。相信,经过重新整理和研究的这批承担了向世界介绍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之重任的珍宝,会再次散发出全新的迷人光辉。 

 

2009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阿富汗:喀布尔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同展图录电子书——《Afghanistan: Forging Civilizations along the Silk Road》,下载点击链接


以下作品图片由Phassy提供

几何纹金杯 Goblet with geometric motif
法罗尔丘地(Tepe Fullol)
公元前2200-前1900年(2200-1900 BC)
金(Gold)
高(H)8.40cm直径(D.)9.94cm

直口、深腹,底部被扭断,主体纹饰形似汉字“凸”,又称“阶梯纹”,在法罗尔丘地的另两件器物残件上亦有不同形式 的呈现。这种纹饰十分常见于近东-中亚地区早期文明出 土的器物,如陶器、金属器、首饰等,当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或与某种祭祀的观念相关。

公猪纹碗残件6片 Six fragments of a bowl with a boar
法罗尔丘地(Tepe Fullol)
公元前2200-前1900年(2200-1900 BC)
金(Gold)
最大碎片高(largest fragment H.)11.6cm

被追回前已被农民们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碎片,从最大一片来看,器口有连珠纹,器身上凿刻有清晰的公猪、山丘和树木图像,或许是原先狩猎纹样的残留,这是一件较早再现自然景观的器物。法罗尔丘地的另一件器物残件上,同样饰有公猪纹。

公牛纹碗残件 Fragment of a bowl with bulls
法罗尔丘地(Tepe Fullol)
公元前2200-前1900年(2200-1900 BC)
金(Gold)
高(H)14.9cm

此件大半残失,纹饰仅剩一头公牛的大半身首和另一头公牛的头部。此器上的公牛纹样带有长长的卷曲状胡须,此外,巴克特里亚的一只青铜器皿盖子上亦有类似胡须公牛形象,这是两河流域十分常见的纹饰,著名者如乌尔(Ur)王陵出土的七弦琴残件(约公元前2550-前2400年),从而反证了青铜时代的阿富汗与早期近东文明的密切往来。蒂拉丘地另两件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器皿上,则有成对的牛羊图像。

雕刻圆板 Engraved disk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贝壳,彩色玻璃,金线(Scallop shell,colored glass and gold thread)
直径(D.)20.5cm

这件装饰圆板,发现于宮殿区,由中心画靣和两个环状外框所构成,尽管大部分己经缺失,但仍可见其用贝克離刻、嵌入彩 色玻璜并用金线勾勒图像轮廓的手法,工艺精湛。为了探知此圆板上图像的具体内容,学者根据印度相似的例子作了部分 复原,显示出一种复杂的叙事表现手法——中心饰板的下部表现了四架马的马车及车上人物、伞盖、护卫、孔雀、鹿、柱子、花木等。拫据上述容,学者认为这件器物是对印度传说中的人物沙恭达罗(Shakuntala)的隐晦表现。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Kalidasa,不晚于5世纪)的剧作《沙恭达罗》,便描写了国王豆扇陀(King Dushyanta)与集自然美、朴质美和青春美于一身的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美好而曲折的爱情故事。

金饼 Six fragments of a bowl with a boar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145年后不久(Shortly after 145 BC)
金(Gold)
5.23*5.90cm,322g
4.32*4.99cm,189g
3.21*3.31cm,103g
7.40*7.44cm,259g

这四枚金饼,发现于宮殿区一个房间地面下隐藏的浅洞中,当是融化了已经加工成型的黄金制品而成的。此外,洞中还发现了八块总重达14.574公斤的银块,以及一个铜秤和一枚铅质砝码。学者推测,这些触化成块的金银,可能与约公元前145年游牧民族的入侵有关——他们在大肆掠夺之后,将珍宝融化以便于携带,或制作他们想要的制品。

二神驾车图像饰板 Ceremonial plate with a representation of Cybele and Nike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3世纪(3rd century BC)
银质镀金(Gilded silver)
直径(D.)25cm

西布调(Cybele),是发源于古代小亚细亚弗里吉亚(Phrygia)的母亲女神,约公元 前6世纪传播到古希腊之后,与一些希腊神祗(如地球女神盖亚和丰收女神德米特)有所融合,但仍一直保留了异国女神的神秘气质。在有的希腊城邦(如雅典 ),西布莉被视作保护神,而她的典型形象,便是端坐于狮子座(即王座两侧有两只狮子),或出现在两头狮子拉的战车上。此银板表现的正式西布莉和妮可(Nike)二女神乘坐狮拉战车的画面。图中,西布莉头戴波洛斯(Polos),一种高圆柱形王冠,象征其身份,直面而立于车上;妮可女神是胜利的象征,通常拥有双翼,在古希腊图像中(如陶瓶绘画、钱币、浮雕等)她常常是与主神宙斯同时出现的,在这里,妮可是西布莉的驭车者,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持着刺棒。狮车驶过鲜花数落的石头路,天空则是太阳神赫厉俄斯(Helios)的胸像、一弯新月和一颗发出18道光芒的星星。车后紧跟着一个戴尖帽侍者,昂首挺胸,奋力用双手为二女神擎着伞盖,双狮的前方,则是一座六层祭台,一人立于三层台上,为台顶的香炉焚香,以行祭祀活动,此二人,或分别是西布莉专属的太监和祭司。该圆板银质,图像鎏金,最初被发现时,是夹在双层木板中的,它原本可能并不属于神庙。大约公元前145年,塞种人在侵占阿伊哈努姆城后,将这座神庙改造成了一个储藏掠夺珍宝的空间,而原本在城中某个地方的此件银板就被带到了这里。这种银鎏金的工艺,在古代巴克特里亚并不鲜见。值得一提是,中国西汉晚期(公元前1世纪末)开始流行的西王母崇拜,可能源自西布莉女神。

墨书陶器残件 Fragment of vessel inscribed with ink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147年(147 BC)
陶器(Earthenware)
高(H.)12.5cm 直径(D.)18cm

这是一件尖底陶器的残片,上残留有黑色希腊文字里迹,书写朝尖底相反的方向,显示其可能曾怍为容器的盖子。墨迹大致内容是:“Year 24....../(contents)olive oil....../ 1 vase(?) incompletely filled.(The oil) decanted/From 2 vases by....../ The bemiolos(?) and sealed” ,关键词是橄榄油、容器等。阿富汗冬季严寒,并不适合椒揽树生长,而橄榄油又是古代希腊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巴特特里亚的希腊人需从近东或地中海地区进口。陶器上“24年”的纪年十分重要,当属干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欧克拉提德一世(Eucratides l)在位期间(公元前170-前145年),从而此器的年代被定在公 元前147年。

墨书陶器残件 Amphora fragment inscribed in inkt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145年(ca. 145 BC)
陶器(Earthenware)
高(H.)41cm 直径(D.)28cm

这是一件双耳罐的残件,肩部表面有两处旧有的希腊文字被刮去,又被添加了三行文字:“(deposited)by Cosmos in legal silver currency, chected by Niker-atos;sealed by Nikeratos himself”,关键词是银币、存储、核对人和盖章人等,说明此罐或曾储装过银币。

头像 Male or female head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2世纪(2nd century BC)
生粘土(Unfired clay)
21*15cm

此头像于1968年在神庙前厅被发现时,只剩下了最外层的面部,是两件立于石制基座上的泥塑全身像(内有木架支撑)之一的残件,二者原先分列于前厅和礼拜厅之间的 墙壁前。该头像有曾被贴金箔的迹象,尽管尚不明确其到底是何人,但立于神庙之中就已经彰显了其特殊而崇高的身份。因容易制作、成本便宜且装饰效果好,希腊-巴克特里亚的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粘土和石膏来进行人像雕塑的制作,大理石的使用被逐渐降低到最小化。神庙中的主神宙斯即是最明显的例子,除了已知部分足部是石離以外,身体的大部分构件都是泥塑的。泥塑人像的方法,对于后来阿富汗、犍陀罗地区(巴基斯坦西北部)、中亚,乃至中国新疆和河西走廊等地区的佛像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拉克勒斯立像 Statuette of Heracles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圣所(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Sanctuary)
公元前150年(150 BC)
青铜(Bronze)
高(H.)18.2cm

赫拉克勒斯是主神宙斯与阿尔克墨捏之子,拥有一半的天神血统,并在死后成为真正的神。赫拉克勒斯神勇无比、力大无穷,曾完成了十二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誉为“十二功绩”,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在古代希腊世界,产生了大量以赫拉克勒斯和“十二功缋”为主題的艺术品,并随着希腊人远征的步伐向东方传播。综合考虑竞技场赫耳密斯方柱基座上所表达的对赫拉克勒斯和赫尔墨斯崇奉的铭文,这件塑像是中亚地区和希腊化东方地区的人们对于赫拉克勒斯崇拜的见证。事实上,从地中海到安纳托利亚半岛、埃及、近东、中亚和南亚次大陆的广大范围内,都可以找到赫拉克勒斯的身影或以他为原型改造的艺术品,甚至借助佛教艺术的东传,经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揺身变为中国的神灵。

女性雕像 Female figurine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圣所(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Sanctuary)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骨(Bone)
16.2*3.4cm

头部与身体由一根长骨雕制而成,具有印度风格,身体某些位置残留有红色和黑色涂料,双臂是外加的,原本可能属于其他的雕件,底部有一个凳状物作为支撑。该雕像的具体意义不明。

十字形饰板 Decorative plate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
公元前3世纪早期(Early 3rd century BC)
青铜(Bronze)
44*42cm

此器呈十字形,中心部分是圆环形, 四边分别有花朵状装饰,发现于神庙前厅的灰烬中,具体作用不明,一种看法认为可能与门把手有关。

新月形青铜饰板 Moon crescent with a human head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圣所(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Sanctuary)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青铜,铁,铅(Bronze,iron,lead)
高(H.)14cm;宽(W.)15.3cm

整体呈新月形,两个尖部呈乳突状装饰,板上阴刻有流畅的卷曲线条,新月中央位置有一个空心的头像(盘发,似女性,头顶有一圆形发饰),与主板用三个铆钉铆接在一起。头像颈部以下残失,原先可能连接有立柱或身体。整器显示出强烈的宗教意味,有学者推测或与月亮崇拜有关。至于此器与神庙中的主神宙斯有无关联,一种看法认为,由于发现于神庙中较晚的地层,它便有可能是阿伊哈努姆被游牧民族侵占之后,从城中的其他地方带进来的。

器皿手柄 Handle of a bowl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庭院(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Courtyard)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青铜(Bronze)
高(H.)12cm;宽(W.)13.7cm

发现于神庙院落中,是一件器皿的把手,圆拱形,两端藤叶形装饰上各有一个头发盘成角状的女性胸像,也许表现的是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女随队迈那得斯 (Maenades)。

双翼形瓦檐饰 Winged antefix
阿伊哈努姆,宫殿区主入口(Ai Khanoum,Palace,Main entrance)
公元前3世纪(3rd century BC)
赤陶(Terracotta)
50*42*8cm

这种瓦檐饰较大,装饰于整个宫殿主要通道的外立面上。双翼连接着底部的植物纹样,即伸展出的两片外翻的叶片 (亦可能是花瓣)。此类瓦檐饰所呈现出来的动物与植物纹样相结合的独特特征,整个希腊系统中都不见。

棕榈叶形瓦檐饰 Two sets of antefixes with palmettes
阿伊哈努姆,宫殿区(Ai Khanoum,Palace)
公元前3世纪(3rd century BC)
赤陶(Terracotta)
宽(W.)18cm高(H.)36cm
宽(W.)15cm高(H.)35cm
宽(W.)19cm高(H.)28cm

这种用于插在盖瓦上的棕榈叶形瓦檐饰,是希腊建筑装饰系统的一种典型风格,中亚许多曾经被希腊化的地区也广为使用。在近东、古埃及至地中海的广大地区,棕榈树被賦予各种宗教上的象征意义,例如:古埃及人认为棕榈茎是长寿的象征;亚述人的圣树便是一棵棕榈树,代表着神伊师塔(the god Ishtar),连接着天堂、树冠、地面 和地下;在古希腊,棕榈树是阿波罗的神圣标志,因为他出生在棕榈树下。瓦檐饰之所以选择棕榈叶形,当有其与神沟通的隐喻表达,或与中国建筑中的瓦当之象征意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面具形喷水口 Gargoyle water spout
阿伊哈努姆,阿姆河喷泉(Ai Khanoum,Fountain of the Oxus)
公元前2世纪(2nd century BC)
白石灰岩(Whitish limestone)
21*40*19cm

这件喷水口,发现于竞枝场附近西边城墙的一个喷泉上,喷泉的水源可能来自灌溉渠,其造型则是源自希腊喜剧演出的假面具,除此之外,这里还发现了狮子与海豚等造型的喷水口。选择这种面具造型,或许与喜剧的流行有关,在古罗马,与凝亀的您剧相比,与凝重的悲剧相比,人们就更喜欢轻松的喜剧,而住巴克特里亚北部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同样的发现了类似的面具造型的建筑构件。

圆孔式极地晷 Cylindrical polar sundial
阿伊哈努姆,竞技场(Ai Khanoum,Gymnasium)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白石灰岩(Whitish limestone)
44.5*34.5cm
圆孔直径(Hole D.)22cm

赫尔密斯方柱 Hermaic Pillar
阿伊哈努姆,竞技场(Ai Khanoum,Gymnasium)
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1st half of the 2nd century BC)
白石灰岩(Whitish limestone)
高(H.)77cm;宽(W.)31.5cm

科林斯式柱头

半球形日晷 Hemispherical sundial
阿伊哈努姆,竞技场(Ai Khanoum,Gymnasium)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白石灰岩(Whitish limestone)
37.3*52.45cm

青年雕像 Stele with a youth
阿伊哈努姆,墓地(Ai Khanoum,the necropolis)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白色雪花石膏(Whitish alabaster)
50*26*11.5cm

发表回复

已复制评论,请点击发布评论。是否保存到个人日志?

几何纹金杯 Goblet with geometric motif 法罗尔丘地(Tepe Fullol) 公元前2200-前1900年(2200-1900 BC) 金(Gold) 高(H)8.40cm直径(D.)9.94cm 直口、深腹,底部被扭断,主体纹饰形似汉字“凸”,又称“阶梯纹”,在法罗尔丘地的另两件器物残件上亦有不同形式 的呈现。这种纹饰十分常见于近东-中亚地区早期文明出 土的器物,如陶器、金属器、首饰等,当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或与某种祭祀的观念相关。

公猪纹碗残件6片 Six fragments of a bowl with a boar 法罗尔丘地(Tepe Fullol) 公元前2200-前1900年(2200-1900 BC) 金(Gold) 最大碎片高(largest fragment H.)11.6cm 被追回前已被农民们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碎片,从最大一片来看,器口有连珠纹,器身上凿刻有清晰的公猪、山丘和树木图像,或许是原先狩猎纹样的残留,这是一件较早再现自然景观的器物。法罗尔丘地的另一件器物残件上,同样饰有公猪纹。

公牛纹碗残件 Fragment of a bowl with bulls 法罗尔丘地(Tepe Fullol) 公元前2200-前1900年(2200-1900 BC) 金(Gold) 高(H)14.9cm 此件大半残失,纹饰仅剩一头公牛的大半身首和另一头公牛的头部。此器上的公牛纹样带有长长的卷曲状胡须,此外,巴克特里亚的一只青铜器皿盖子上亦有类似胡须公牛形象,这是两河流域十分常见的纹饰,著名者如乌尔(Ur)王陵出土的七弦琴残件(约公元前2550-前2400年),从而反证了青铜时代的阿富汗与早期近东文明的密切往来。蒂拉丘地另两件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器皿上,则有成对的牛羊图像。

雕刻圆板 Engraved disk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贝壳,彩色玻璃,金线(Scallop shell,colored glass and gold thread) 直径(D.)20.5cm 这件装饰圆板,发现于宮殿区,由中心画靣和两个环状外框所构成,尽管大部分己经缺失,但仍可见其用贝克離刻、嵌入彩 色玻璜并用金线勾勒图像轮廓的手法,工艺精湛。为了探知此圆板上图像的具体内容,学者根据印度相似的例子作了部分 复原,显示出一种复杂的叙事表现手法——中心饰板的下部表现了四架马的马车及车上人物、伞盖、护卫、孔雀、鹿、柱子、花木等。拫据上述容,学者认为这件器物是对印度传说中的人物沙恭达罗(Shakuntala)的隐晦表现。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Kalidasa,不晚于5世纪)的剧作《沙恭达罗》,便描写了国王豆扇陀(King Dushyanta)与集自然美、朴质美和青春美于一身的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美好而曲折的爱情故事。

金饼 Six fragments of a bowl with a boar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145年后不久(Shortly after 145 BC) 金(Gold) 5.23*5.90cm,322g 4.32*4.99cm,189g 3.21*3.31cm,103g 7.40*7.44cm,259g 这四枚金饼,发现于宮殿区一个房间地面下隐藏的浅洞中,当是融化了已经加工成型的黄金制品而成的。此外,洞中还发现了八块总重达14.574公斤的银块,以及一个铜秤和一枚铅质砝码。学者推测,这些触化成块的金银,可能与约公元前145年游牧民族的入侵有关——他们在大肆掠夺之后,将珍宝融化以便于携带,或制作他们想要的制品。

二神驾车图像饰板 Ceremonial plate with a representation of Cybele and Nike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3世纪(3rd century BC) 银质镀金(Gilded silver) 直径(D.)25cm 西布调(Cybele),是发源于古代小亚细亚弗里吉亚(Phrygia)的母亲女神,约公元 前6世纪传播到古希腊之后,与一些希腊神祗(如地球女神盖亚和丰收女神德米特)有所融合,但仍一直保留了异国女神的神秘气质。在有的希腊城邦(如雅典 ),西布莉被视作保护神,而她的典型形象,便是端坐于狮子座(即王座两侧有两只狮子),或出现在两头狮子拉的战车上。此银板表现的正式西布莉和妮可(Nike)二女神乘坐狮拉战车的画面。图中,西布莉头戴波洛斯(Polos),一种高圆柱形王冠,象征其身份,直面而立于车上;妮可女神是胜利的象征,通常拥有双翼,在古希腊图像中(如陶瓶绘画、钱币、浮雕等)她常常是与主神宙斯同时出现的,在这里,妮可是西布莉的驭车者,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持着刺棒。狮车驶过鲜花数落的石头路,天空则是太阳神赫厉俄斯(Helios)的胸像、一弯新月和一颗发出18道光芒的星星。车后紧跟着一个戴尖帽侍者,昂首挺胸,奋力用双手为二女神擎着伞盖,双狮的前方,则是一座六层祭台,一人立于三层台上,为台顶的香炉焚香,以行祭祀活动,此二人,或分别是西布莉专属的太监和祭司。该圆板银质,图像鎏金,最初被发现时,是夹在双层木板中的,它原本可能并不属于神庙。大约公元前145年,塞种人在侵占阿伊哈努姆城后,将这座神庙改造成了一个储藏掠夺珍宝的空间,而原本在城中某个地方的此件银板就被带到了这里。这种银鎏金的工艺,在古代巴克特里亚并不鲜见。值得一提是,中国西汉晚期(公元前1世纪末)开始流行的西王母崇拜,可能源自西布莉女神。

墨书陶器残件 Fragment of vessel inscribed with ink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147年(147 BC) 陶器(Earthenware) 高(H.)12.5cm 直径(D.)18cm 这是一件尖底陶器的残片,上残留有黑色希腊文字里迹,书写朝尖底相反的方向,显示其可能曾怍为容器的盖子。墨迹大致内容是:“Year 24....../(contents)olive oil....../ 1 vase(?) incompletely filled.(The oil) decanted/From 2 vases by....../ The bemiolos(?) and sealed” ,关键词是橄榄油、容器等。阿富汗冬季严寒,并不适合椒揽树生长,而橄榄油又是古代希腊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巴特特里亚的希腊人需从近东或地中海地区进口。陶器上“24年”的纪年十分重要,当属干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欧克拉提德一世(Eucratides l)在位期间(公元前170-前145年),从而此器的年代被定在公 元前147年。

墨书陶器残件 Amphora fragment inscribed in inkt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145年(ca. 145 BC) 陶器(Earthenware) 高(H.)41cm 直径(D.)28cm 这是一件双耳罐的残件,肩部表面有两处旧有的希腊文字被刮去,又被添加了三行文字:“(deposited)by Cosmos in legal silver currency, chected by Niker-atos;sealed by Nikeratos himself”,关键词是银币、存储、核对人和盖章人等,说明此罐或曾储装过银币。

头像 Male or female head 阿伊哈努姆,宫殿珍宝(Ai Khanoum,Palace treasury) 公元前2世纪(2nd century BC) 生粘土(Unfired clay) 21*15cm 此头像于1968年在神庙前厅被发现时,只剩下了最外层的面部,是两件立于石制基座上的泥塑全身像(内有木架支撑)之一的残件,二者原先分列于前厅和礼拜厅之间的 墙壁前。该头像有曾被贴金箔的迹象,尽管尚不明确其到底是何人,但立于神庙之中就已经彰显了其特殊而崇高的身份。因容易制作、成本便宜且装饰效果好,希腊-巴克特里亚的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粘土和石膏来进行人像雕塑的制作,大理石的使用被逐渐降低到最小化。神庙中的主神宙斯即是最明显的例子,除了已知部分足部是石離以外,身体的大部分构件都是泥塑的。泥塑人像的方法,对于后来阿富汗、犍陀罗地区(巴基斯坦西北部)、中亚,乃至中国新疆和河西走廊等地区的佛像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拉克勒斯立像 Statuette of Heracles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圣所(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Sanctuary) 公元前150年(150 BC) 青铜(Bronze) 高(H.)18.2cm 赫拉克勒斯是主神宙斯与阿尔克墨捏之子,拥有一半的天神血统,并在死后成为真正的神。赫拉克勒斯神勇无比、力大无穷,曾完成了十二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誉为“十二功绩”,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在古代希腊世界,产生了大量以赫拉克勒斯和“十二功缋”为主題的艺术品,并随着希腊人远征的步伐向东方传播。综合考虑竞技场赫耳密斯方柱基座上所表达的对赫拉克勒斯和赫尔墨斯崇奉的铭文,这件塑像是中亚地区和希腊化东方地区的人们对于赫拉克勒斯崇拜的见证。事实上,从地中海到安纳托利亚半岛、埃及、近东、中亚和南亚次大陆的广大范围内,都可以找到赫拉克勒斯的身影或以他为原型改造的艺术品,甚至借助佛教艺术的东传,经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揺身变为中国的神灵。

女性雕像 Female figurine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圣所(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Sanctuary)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骨(Bone) 16.2*3.4cm 头部与身体由一根长骨雕制而成,具有印度风格,身体某些位置残留有红色和黑色涂料,双臂是外加的,原本可能属于其他的雕件,底部有一个凳状物作为支撑。该雕像的具体意义不明。

十字形饰板 Decorative plate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 公元前3世纪早期(Early 3rd century BC) 青铜(Bronze) 44*42cm 此器呈十字形,中心部分是圆环形, 四边分别有花朵状装饰,发现于神庙前厅的灰烬中,具体作用不明,一种看法认为可能与门把手有关。

新月形青铜饰板 Moon crescent with a human head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圣所(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Sanctuary)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青铜,铁,铅(Bronze,iron,lead) 高(H.)14cm;宽(W.)15.3cm 整体呈新月形,两个尖部呈乳突状装饰,板上阴刻有流畅的卷曲线条,新月中央位置有一个空心的头像(盘发,似女性,头顶有一圆形发饰),与主板用三个铆钉铆接在一起。头像颈部以下残失,原先可能连接有立柱或身体。整器显示出强烈的宗教意味,有学者推测或与月亮崇拜有关。至于此器与神庙中的主神宙斯有无关联,一种看法认为,由于发现于神庙中较晚的地层,它便有可能是阿伊哈努姆被游牧民族侵占之后,从城中的其他地方带进来的。

器皿手柄 Handle of a bowl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庭院(Ai Khanoum,Temple with niches,Courtyard)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青铜(Bronze) 高(H.)12cm;宽(W.)13.7cm 发现于神庙院落中,是一件器皿的把手,圆拱形,两端藤叶形装饰上各有一个头发盘成角状的女性胸像,也许表现的是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女随队迈那得斯 (Maenades)。

双翼形瓦檐饰 Winged antefix 阿伊哈努姆,宫殿区主入口(Ai Khanoum,Palace,Main entrance) 公元前3世纪(3rd century BC) 赤陶(Terracotta) 50*42*8cm 这种瓦檐饰较大,装饰于整个宫殿主要通道的外立面上。双翼连接着底部的植物纹样,即伸展出的两片外翻的叶片 (亦可能是花瓣)。此类瓦檐饰所呈现出来的动物与植物纹样相结合的独特特征,整个希腊系统中都不见。

棕榈叶形瓦檐饰 Two sets of antefixes with palmettes 阿伊哈努姆,宫殿区(Ai Khanoum,Palace) 公元前3世纪(3rd century BC) 赤陶(Terracotta) 宽(W.)18cm高(H.)36cm 宽(W.)15cm高(H.)35cm 宽(W.)19cm高(H.)28cm 这种用于插在盖瓦上的棕榈叶形瓦檐饰,是希腊建筑装饰系统的一种典型风格,中亚许多曾经被希腊化的地区也广为使用。在近东、古埃及至地中海的广大地区,棕榈树被賦予各种宗教上的象征意义,例如:古埃及人认为棕榈茎是长寿的象征;亚述人的圣树便是一棵棕榈树,代表着神伊师塔(the god Ishtar),连接着天堂、树冠、地面 和地下;在古希腊,棕榈树是阿波罗的神圣标志,因为他出生在棕榈树下。瓦檐饰之所以选择棕榈叶形,当有其与神沟通的隐喻表达,或与中国建筑中的瓦当之象征意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面具形喷水口 Gargoyle water spout 阿伊哈努姆,阿姆河喷泉(Ai Khanoum,Fountain of the Oxus) 公元前2世纪(2nd century BC) 白石灰岩(Whitish limestone) 21*40*19cm 这件喷水口,发现于竞枝场附近西边城墙的一个喷泉上,喷泉的水源可能来自灌溉渠,其造型则是源自希腊喜剧演出的假面具,除此之外,这里还发现了狮子与海豚等造型的喷水口。选择这种面具造型,或许与喜剧的流行有关,在古罗马,与凝亀的您剧相比,与凝重的悲剧相比,人们就更喜欢轻松的喜剧,而住巴克特里亚北部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同样的发现了类似的面具造型的建筑构件。

圆孔式极地晷 Cylindrical polar sundial 阿伊哈努姆,竞技场(Ai Khanoum,Gymnasium)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白石灰岩(Whitish limestone) 44.5*34.5cm 圆孔直径(Hole D.)22cm

赫尔密斯方柱 Hermaic Pillar 阿伊哈努姆,竞技场(Ai Khanoum,Gymnasium) 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1st half of the 2nd century BC) 白石灰岩(Whitish limestone) 高(H.)77cm;宽(W.)31.5cm

科林斯式柱头

半球形日晷 Hemispherical sundial 阿伊哈努姆,竞技场(Ai Khanoum,Gymnasium)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白石灰岩(Whitish limestone) 37.3*52.45cm

青年雕像 Stele with a youth 阿伊哈努姆,墓地(Ai Khanoum,the necropolis) 公元前145年以前(Before 145 BC) 白色雪花石膏(Whitish alabaster) 50*26*1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