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库
精彩评论 全部评论
目录 一.会展:人类社会的神经元架构 二. 虚拟社团,未来的蓝海 三.信用、第三方与自发系统 四. 100%的数字会展 五.数字会展的应用场景 六.结语:开放的未来 说明 本文是一百一万会展社交平台所秉承的技术理念概述,如需查看一百一万的功能描述与运用指南,请点击此处。 一.会展:人类社会的神经元架构 公元前五千多年,在国家还未形成的时候,美索不达米亚已经出现了展览的萌芽:集会。伴随着祭祀活动,人们聚集起来交换农畜及手工业产品。由此以来,会展演化出各种形式:展览、论坛、推广活动、典礼、派对……推动着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繁荣。特别是重要的会议和展览活动,往往是历史跃迁的扳机。 会展和团购、众筹一样,是一种参与者各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里描述一个简化的场景:如果一个店家商品的转化率为1/10(10个接收到产品信息的人有一个会产生购买行动), 而他的资金只能吸引到5个访客,那他就一笔生意都做不成。但如果十个店家联合起来做一个会展,吸引到50个访客,那等于每个店家都能接触到50个访客,投入同样的资金就可能做成5笔生意。 对于访客来说,会展不仅可以比价,而且能收获丰富的人脉与行业资讯,一举数得。因此,作为一个系统的会展对个体访客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由于线下的会展项目需要预先投入较大的资金,租用场地,搭建现场,自身还需要具备足够的影响力,壁垒比较高,了解这种商业模式的人并不多。而现在,互联网的便利已经使资金壁垒消失了,场地无限供应,现场无需布置,普通人建立影响力的机会大大增加,大众应用会展赢利的未来即将到来。 会展聚集大量特定领域相关的人和公司(社团组织), 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进行多维度的信息交流,并且从中获益,这是会展这种商业模式长盛不衰的原因。 这种以个人、公司(社团组织)为节点,相互连接的信息共同体的架构,类似于大脑的神经元架构——近千亿的神经元细胞,彼此相连形成信息通道。连接的范围越大,通道越多,信息交流就越通畅,共同体生存优势就越明显。
数字会展的“神经元架构”同样可以链接线上与线下的参与者,构成信息共同体。每一个参与者都扩展了整个架构的连接范围,让共同体获益,同时也让自己获益。
现在,一个没有网站的线下会展已经是不完整了, 每一个会展拥有线上线下架构是必然趋势。 会展的参与者也可以是ID。在虚拟世界中,会展提供丰富的内容,又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接口,以现实世界的经济运营为虚拟世界注入活力,用现实世界的法律法规来担保数字交易的可靠。 在网络虚拟社会逐步呈现的过程中,我们处于 “新大陆”的阶段。两个可预见的趋势是: 1. 虚拟社团走向可持续赢利。 2. 会展营销模式不断涌现。 二. 虚拟社团,未来的蓝海 在线下,会展的主要角色是自然人和公司(社团)——各种类型的法人。在线上,参加数字会展的可以是真实的个人与公司(社团),也可以是虚拟ID(具有可辨识的独立身份)与虚拟社团——包括了虚拟ID参加的社团。数字会展是真实用户与虚拟用户交流与交易的重要方式。 虚拟社团范围很广,除了常见的公司、协会,也可以是影视或艺术的同好圈、特定领域的研究小组、数字商区或数字社区…… 2022年,TIKTOK网红收入超过了标普500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的年薪中位数1340万美元,并且还在不断上涨。这可以作为虚拟社团未来经济收益的对标。
虚拟社团是可以盈利的资产,由于其影响力和信用度,同样也具有品牌价值,因此会受到如下三种人的青睐: 1. 投资者:成员的变更不会影响虚拟社团的存续,投资回报也更为稳定可期。 2. 成员:能够以股权形式分享社团的信用资产,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合作。 3. 访客:成员之间动态的交互的资讯对访客更具参考价值。 同时虚拟社团也具有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 1. 生产型消费:社团的资源优势集中于某一专业领域,对培养创业创新大有裨益。大众在冲动性购买和娱乐型消费之外,增加投资于原材料购买、工具、培训课程等,我们可称之为“生产型消费”。 2. 实验性试错:社团偏向于产出小批量的实验性产品,并在市场中考验其质量。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团队是未来公司的萌芽。这样的试错也会让整个产业保持活力。 3. 人才储备:在不远的将来,AI的普及会导致大量岗位流失,而社团不会直接投资昂贵设备,而是雇佣临时或兼职人工,二者正好匹配。社团实践中,练就战略眼光与经营策略的成员是宝贵的社会财富。 4. 资源共享与民间互助:在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虚拟社团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三.信用、第三方与自发系统 在《合作的进化》中,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写道 ,如果一个系统数量庞大,彼此再接触可能性很低,每个成员的信用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一个系统范围小、彼此有可能多次接触,信用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前一种系统中, 为了使交流和交易的双方都保持诚信, 需要外力进行监督与奖惩。而外力的诚信又更需要外力之外的外力来监督。 维持信用的成本会分摊到系统成员头上。 时间一长,结构逐步累赘,最终走向僵化。 在后一种系统中,就有可能避免这样的弊端。在小团体中,交流和交易的双方以外的成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三方”。不诚信的成员会受到第三方的惩罚,失去继续合作的机会,而遵守信用的一方会得到第三方给予的更多合作机会。奖惩措施如果有缺陷,也是社团本身进行商议调整。这样由成员本身的自发力量在系统内部进行纠偏纠错的“自发系统”,能使信用成本极大地降低。 “第三方”机制要起作用,前提条件是所有参与者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信息发布能力相等,角色可以互换。这样每个参与者才有维护原则的利益驱动力,以及制衡违规者的能力。 “第三方”机制有助于提高交流内容的质量。互动生成的内容往往要比单向发布的信息更为准确、全面,这是因为讨论参与者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准,能够达成共识。能够生成高质量互动内容的共同体,在虚拟世界更能建立权威。 自发系统是降低信用成本的最佳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社团组织,获益与其信用度挂钩,这样形成的自发秩序就对所有参与者形成约束。如果参与者的获益只与算法机器人认可的关键词相关,单纯依附流量,不用顾及信用,那就会充斥标题党、洗稿、刷单、广告疲劳轰炸,甚至盗取隐私等等恶习。 数字会展是广袤的网络海洋中的信息共同体。在一个数字会展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通过不同方向的链接发布信息,在特定时间内形成类似神经元架构的多维度交流,参与者彼此竞争信用度,促使全体系统成员的信用水平上升。资讯丰富翔实,交易真实可靠,是整个系统自发优化的结果。 以众多节点——真实用户之间的互动——组成的“第三方”替代电商平台的算法引擎,形成自发系统,是数字会展能够良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四. 100%的数字会展 传统社交平台的内容产出者缺乏影响力变现的渠道, 而传统电商平台的店家缺乏多样化的营销途径,对于绝大多数的“小透明”用户尤其如此。而数字会展可以满足参与者多样化的需求:销售、品牌推广、市场调查、人脉拓展、行业权威地位……不局限于”一对一”的买卖交易,更注重“多对多”的广域传播,参与者谋求获利的同时,也致力于提升人脉——潜在合作者的数量。 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合作是基本生存技能。无论是经济生产还是休闲娱乐,个体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筛选与试错来匹配需求,建立信任,达成合作。销售,项目合作,产业联盟,资本运作……都需要足够多的机遇。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会展参与者的目的是寻求合作,发布信息是其手段,而销售额则是合作成果的数字体现。 数字会展优势在于:会展有时间限制,在主办机构的策划协调下,参与各方都认真投入人力物力,资讯量大而全面,专业程度高,参与者接触到潜在合作者之高效,是其他营销渠道难以比肩。 如果数字会展只是一个个孤立的项目,简单地复刻电子商务模式,把商家聚集起来发布信息,那并不能形成资讯的多维度传播。在这样的环境中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成为传播的终点,彼此之间无法沟通,整个会展的信息覆盖面就非常有限,无法形成神经元式架构进行扩张。参展商尽可能占据所有发布渠道,搞疲劳轰炸,主办机构难以负担过滤、规范庞大的信息量的高额成本,而观众一片嘈杂中无所适从。 观众之间有互动互利的可能,才能有”第三方”的存在,从而形成信用监管——沟通双方以外的其他人可验证二人沟通信息的真实性。会展作为信息共同体才能成为“自发系统”,这样主办机构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与人力条件下提高资讯的信用度,同时扩大影响面。 要让观众彼此能够交流、交易,从信息传播的“终点”变为“中转站”,数字会展所需的系统环境必要条件是:所有的节点是平等的,这里的节点包括个人与公司两种形式。 在这样的系统环境中,“平等”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每个节点具备同样的发布功能,每个节点都可以发布图文帖、邀请函、电子商城和会展。 2. 所有的会展不是孤立的、一次性的,而是可以彼此衔接、同时存在的。参与者每回吸引的流量可以累积、套现,信用度也可以不断累积,这样才具有维系自身信用的动机。 3. 在整个系统中,节点的角色可以互换,这次会展的观众有可能是下一个会展的主办方,这次会展的参展商可能是下一个会展的观众。 成为100%的数字会展会带来哪些变化?信息传播将更容易,实现无纸化办公,多维度的供需匹配更为高效,会展的筹办、参展、反馈等流程更方便,这点无需赘述。 目前能预见的变化是赢利渠道大幅度的拓宽: 主办方: 1. 可以让展商远程参展并收取展位费。 2. 观众的产品也可加入会展商城,从中可收取管理费。 3. 数字会展的网络广告可以收取广告费。 参展商: 1. 发布自己的电子商城,可以远程参展扩大销售。 2. 参入会展商城,享受“永不落幕”的会展,提高产品销量。 3. 被观众关注,转发,从而汇聚流量,提高销量。 观众: 1. 发布自己的电子商城进行销售。 2. 发布优质内容,广泛参与互动,吸引流量,直接销售自己的商城产品。 3. 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加入会展商城,利用会展的人气扩大销量。 4. 关注、转发别人的产品,包括参展商或者会展商城的产品,获取推广酬金。 5. 发布自己的数字会展,作为会展主办方,在销售自己的产品的同时,收取会展管理费和广告费。 在100%的数字会展系统中,不同的会展主题把网络之海划分成不同的信息共同体, 观众在有限的区间内更为积极地互动:打造自我影响力,流量套现赢利,作为“节点”传播信息,作为“第三方”规范系统环境。 会展中交易的商品除了传统电商所呈现的功能和价格,还具有了更多的衍生价值:地域(比如数字街区或数字商城)、时效(比如展览期间的特价),以及真人互动而带来的情感因素。这样可以规避竞价带来的恶性循环。由于影响力建立在真实用户互动而不是关键词匹配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能遏制机器人发帖、虚假内容等等网络恶习的蔓延。 数字会展会催生大量新的营销模式,比如公司发布一次公司站点即可云参展所有展会,在不同的会展商城开展销售。出现各种线下展套线展,大展套小展,大会套小会,前展套后展等等会展营销形式,我们可拭目以待。 五.数字会展的应用场景 数字会展的系统环境使得每一个人或公司(社团)都可以主办会展,从而赢利以及扩大影响力,数字会展的呈现形式具有无限多的可能。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会展的经济模式都是一样的。主办机构的收入是参展商的展位租金与观众的门票,支出是场地租金和推广费用,二者差额构成了会展项目的赢利。通过数字会展的交易功能,每一个会展从信息共同体变成了能够自给自足、独立运营、可长期存在的经济体。 会展的两个要素是时间与地点。如果时间和地点都是固定的,那小到线下几位好友的读书会,大到国际专业博览会,都可以发布数字会展作为辅助功能。 如果只有地点固定,而时间没有限制,那数字会展可以表现为数字商圈、数字街区与数字乡村,成为线下实体的辅助与配套。 例1:数字街区。我们街道中有很多菜市场、裁缝、电器修理、二手家具、家政……的小店,平时不留意,找起来要四方查询,非常费力。如果街区能汇总这些资源,对当地住户会带来很大的方便。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住户也可以加入,“出售”自己的服务或专业技能,比如兼职买菜遛狗照顾老人之类。以前如果谁做这个整合工作,因为没有赢利途径,将会很难坚持,通过数字会展,每笔交易都会给“主办者”管理费,他就有动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果时间与地点都没有限制,数字会展就是纯粹的线上活动,可以表现为长期运营的论坛、部落,或者是元宇宙中ID们的虚拟商城。 例2:粉丝联盟。 某一部影视作品的粉丝可能来自全球各个国家,但可以在数字会展中聚集,出售自己的创意作品。这些同人作品价值在于其功能之外的附加值,对粉丝以外的人群没有吸引力,但在特定人群中有很高的需求。销售,获取利润,并不是粉丝们的最终目的,而只是彼此交流增进友谊的一种形式。 除了单纯的展示与销售之外,数字会展更重要的功能是促成群体的合作, 催生更多更新的业态。 例3:需求即设计。在数字会展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聚集起来,专业人员和公司形成一个“人才库”。任何一个节点都能作为项目经理去接洽客户,同时整合各道程序所需的人手,大家就好像一个企业的各部门一样相互协作,共同赢利。从客户提出需求开始,设计的范畴从工艺扩展到产业链的流程整合。客户并不需要具备多么专业的知识,在“人才库”中有各种咨询渠道,累积的案例也更为多样化。而这样的数字会展往往有准入门槛,参与者必须注重自己的信用,才能得到团队的认可。 例4. 经济圈。在实体产业中,几个著名展览往往是一个行业的支柱,许多公司的年度订单由此诞生。数字会展的环境中,由于“大展套小展”的功能,这种景象也会发生,几个细分市场的支柱型会展形成行业的生态圈。经济圈的形成源于某一契约、某一标准或者某种共识,达成信息与资金的定向流动。这种会展的联盟会产生自己的协调机制、奖惩措施,对规范行业标准、打击违法假冒会有极大的帮助,从而使得市场环境更公开公正透明,整个行业能更快地发展繁荣。 六.结语:一百一万与开放的未来 现在,一百一万会展平台已经完成了搭建,即将内测,但这个雏形对于神经元架构的应用只是初具规模,未来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 1. 更多种的功能应用合作:例如视频、3D虚拟会展、元宇宙游戏……等等。 2. 平台管理的开放模式:在制定管理规则时,我们希望用户参与管理,对平台规则的编撰和具体案例的应用采取表决制度,以期真正维护用户的利益。 3. 行业合作体系:一百一万希望与各个垂直行业的运营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各种定制项目。 总之,一百一万期望以扁平的管理结构,多元的自组织建设来实现平台的运营。这是一块充满生机的新大陆,期待随着运营经验的积累,更多的创新模式会涌现出来。
已复制评论,请点击发布评论。是否保存到个人日志?
精彩评论 全部评论
目录
一.会展:人类社会的神经元架构
二. 虚拟社团,未来的蓝海
三.信用、第三方与自发系统
四. 100%的数字会展
五.数字会展的应用场景
六.结语:开放的未来
说明
本文是一百一万会展社交平台所秉承的技术理念概述,如需查看一百一万的功能描述与运用指南,请点击此处。
一.会展:人类社会的神经元架构
公元前五千多年,在国家还未形成的时候,美索不达米亚已经出现了展览的萌芽:集会。伴随着祭祀活动,人们聚集起来交换农畜及手工业产品。由此以来,会展演化出各种形式:展览、论坛、推广活动、典礼、派对……推动着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繁荣。特别是重要的会议和展览活动,往往是历史跃迁的扳机。
会展和团购、众筹一样,是一种参与者各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里描述一个简化的场景:如果一个店家商品的转化率为1/10(10个接收到产品信息的人有一个会产生购买行动), 而他的资金只能吸引到5个访客,那他就一笔生意都做不成。但如果十个店家联合起来做一个会展,吸引到50个访客,那等于每个店家都能接触到50个访客,投入同样的资金就可能做成5笔生意。
对于访客来说,会展不仅可以比价,而且能收获丰富的人脉与行业资讯,一举数得。因此,作为一个系统的会展对个体访客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由于线下的会展项目需要预先投入较大的资金,租用场地,搭建现场,自身还需要具备足够的影响力,壁垒比较高,了解这种商业模式的人并不多。而现在,互联网的便利已经使资金壁垒消失了,场地无限供应,现场无需布置,普通人建立影响力的机会大大增加,大众应用会展赢利的未来即将到来。
会展聚集大量特定领域相关的人和公司(社团组织), 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进行多维度的信息交流,并且从中获益,这是会展这种商业模式长盛不衰的原因。
这种以个人、公司(社团组织)为节点,相互连接的信息共同体的架构,类似于大脑的神经元架构——近千亿的神经元细胞,彼此相连形成信息通道。连接的范围越大,通道越多,信息交流就越通畅,共同体生存优势就越明显。
数字会展的“神经元架构”同样可以链接线上与线下的参与者,构成信息共同体。每一个参与者都扩展了整个架构的连接范围,让共同体获益,同时也让自己获益。
现在,一个没有网站的线下会展已经是不完整了, 每一个会展拥有线上线下架构是必然趋势。 会展的参与者也可以是ID。在虚拟世界中,会展提供丰富的内容,又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接口,以现实世界的经济运营为虚拟世界注入活力,用现实世界的法律法规来担保数字交易的可靠。
在网络虚拟社会逐步呈现的过程中,我们处于 “新大陆”的阶段。两个可预见的趋势是:
1. 虚拟社团走向可持续赢利。
2. 会展营销模式不断涌现。
二. 虚拟社团,未来的蓝海
在线下,会展的主要角色是自然人和公司(社团)——各种类型的法人。在线上,参加数字会展的可以是真实的个人与公司(社团),也可以是虚拟ID(具有可辨识的独立身份)与虚拟社团——包括了虚拟ID参加的社团。数字会展是真实用户与虚拟用户交流与交易的重要方式。
虚拟社团范围很广,除了常见的公司、协会,也可以是影视或艺术的同好圈、特定领域的研究小组、数字商区或数字社区……
2022年,TIKTOK网红收入超过了标普500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的年薪中位数1340万美元,并且还在不断上涨。这可以作为虚拟社团未来经济收益的对标。
虚拟社团是可以盈利的资产,由于其影响力和信用度,同样也具有品牌价值,因此会受到如下三种人的青睐:
1. 投资者:成员的变更不会影响虚拟社团的存续,投资回报也更为稳定可期。
2. 成员:能够以股权形式分享社团的信用资产,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合作。
3. 访客:成员之间动态的交互的资讯对访客更具参考价值。
同时虚拟社团也具有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
1. 生产型消费:社团的资源优势集中于某一专业领域,对培养创业创新大有裨益。大众在冲动性购买和娱乐型消费之外,增加投资于原材料购买、工具、培训课程等,我们可称之为“生产型消费”。
2. 实验性试错:社团偏向于产出小批量的实验性产品,并在市场中考验其质量。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团队是未来公司的萌芽。这样的试错也会让整个产业保持活力。
3. 人才储备:在不远的将来,AI的普及会导致大量岗位流失,而社团不会直接投资昂贵设备,而是雇佣临时或兼职人工,二者正好匹配。社团实践中,练就战略眼光与经营策略的成员是宝贵的社会财富。
4. 资源共享与民间互助:在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虚拟社团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三.信用、第三方与自发系统
在《合作的进化》中,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写道 ,如果一个系统数量庞大,彼此再接触可能性很低,每个成员的信用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一个系统范围小、彼此有可能多次接触,信用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前一种系统中, 为了使交流和交易的双方都保持诚信, 需要外力进行监督与奖惩。而外力的诚信又更需要外力之外的外力来监督。 维持信用的成本会分摊到系统成员头上。 时间一长,结构逐步累赘,最终走向僵化。
在后一种系统中,就有可能避免这样的弊端。在小团体中,交流和交易的双方以外的成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三方”。不诚信的成员会受到第三方的惩罚,失去继续合作的机会,而遵守信用的一方会得到第三方给予的更多合作机会。奖惩措施如果有缺陷,也是社团本身进行商议调整。这样由成员本身的自发力量在系统内部进行纠偏纠错的“自发系统”,能使信用成本极大地降低。
“第三方”机制要起作用,前提条件是所有参与者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信息发布能力相等,角色可以互换。这样每个参与者才有维护原则的利益驱动力,以及制衡违规者的能力。
“第三方”机制有助于提高交流内容的质量。互动生成的内容往往要比单向发布的信息更为准确、全面,这是因为讨论参与者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准,能够达成共识。能够生成高质量互动内容的共同体,在虚拟世界更能建立权威。
自发系统是降低信用成本的最佳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社团组织,获益与其信用度挂钩,这样形成的自发秩序就对所有参与者形成约束。如果参与者的获益只与算法机器人认可的关键词相关,单纯依附流量,不用顾及信用,那就会充斥标题党、洗稿、刷单、广告疲劳轰炸,甚至盗取隐私等等恶习。
数字会展是广袤的网络海洋中的信息共同体。在一个数字会展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通过不同方向的链接发布信息,在特定时间内形成类似神经元架构的多维度交流,参与者彼此竞争信用度,促使全体系统成员的信用水平上升。资讯丰富翔实,交易真实可靠,是整个系统自发优化的结果。
以众多节点——真实用户之间的互动——组成的“第三方”替代电商平台的算法引擎,形成自发系统,是数字会展能够良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四. 100%的数字会展
传统社交平台的内容产出者缺乏影响力变现的渠道, 而传统电商平台的店家缺乏多样化的营销途径,对于绝大多数的“小透明”用户尤其如此。而数字会展可以满足参与者多样化的需求:销售、品牌推广、市场调查、人脉拓展、行业权威地位……不局限于”一对一”的买卖交易,更注重“多对多”的广域传播,参与者谋求获利的同时,也致力于提升人脉——潜在合作者的数量。
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合作是基本生存技能。无论是经济生产还是休闲娱乐,个体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筛选与试错来匹配需求,建立信任,达成合作。销售,项目合作,产业联盟,资本运作……都需要足够多的机遇。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会展参与者的目的是寻求合作,发布信息是其手段,而销售额则是合作成果的数字体现。
数字会展优势在于:会展有时间限制,在主办机构的策划协调下,参与各方都认真投入人力物力,资讯量大而全面,专业程度高,参与者接触到潜在合作者之高效,是其他营销渠道难以比肩。
如果数字会展只是一个个孤立的项目,简单地复刻电子商务模式,把商家聚集起来发布信息,那并不能形成资讯的多维度传播。在这样的环境中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成为传播的终点,彼此之间无法沟通,整个会展的信息覆盖面就非常有限,无法形成神经元式架构进行扩张。参展商尽可能占据所有发布渠道,搞疲劳轰炸,主办机构难以负担过滤、规范庞大的信息量的高额成本,而观众一片嘈杂中无所适从。
观众之间有互动互利的可能,才能有”第三方”的存在,从而形成信用监管——沟通双方以外的其他人可验证二人沟通信息的真实性。会展作为信息共同体才能成为“自发系统”,这样主办机构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与人力条件下提高资讯的信用度,同时扩大影响面。
要让观众彼此能够交流、交易,从信息传播的“终点”变为“中转站”,数字会展所需的系统环境必要条件是:所有的节点是平等的,这里的节点包括个人与公司两种形式。
在这样的系统环境中,“平等”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每个节点具备同样的发布功能,每个节点都可以发布图文帖、邀请函、电子商城和会展。
2. 所有的会展不是孤立的、一次性的,而是可以彼此衔接、同时存在的。参与者每回吸引的流量可以累积、套现,信用度也可以不断累积,这样才具有维系自身信用的动机。
3. 在整个系统中,节点的角色可以互换,这次会展的观众有可能是下一个会展的主办方,这次会展的参展商可能是下一个会展的观众。
成为100%的数字会展会带来哪些变化?信息传播将更容易,实现无纸化办公,多维度的供需匹配更为高效,会展的筹办、参展、反馈等流程更方便,这点无需赘述。
目前能预见的变化是赢利渠道大幅度的拓宽:
主办方:
1. 可以让展商远程参展并收取展位费。
2. 观众的产品也可加入会展商城,从中可收取管理费。
3. 数字会展的网络广告可以收取广告费。
参展商:
1. 发布自己的电子商城,可以远程参展扩大销售。
2. 参入会展商城,享受“永不落幕”的会展,提高产品销量。
3. 被观众关注,转发,从而汇聚流量,提高销量。
观众:
1. 发布自己的电子商城进行销售。
2. 发布优质内容,广泛参与互动,吸引流量,直接销售自己的商城产品。
3. 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加入会展商城,利用会展的人气扩大销量。
4. 关注、转发别人的产品,包括参展商或者会展商城的产品,获取推广酬金。
5. 发布自己的数字会展,作为会展主办方,在销售自己的产品的同时,收取会展管理费和广告费。
在100%的数字会展系统中,不同的会展主题把网络之海划分成不同的信息共同体, 观众在有限的区间内更为积极地互动:打造自我影响力,流量套现赢利,作为“节点”传播信息,作为“第三方”规范系统环境。
会展中交易的商品除了传统电商所呈现的功能和价格,还具有了更多的衍生价值:地域(比如数字街区或数字商城)、时效(比如展览期间的特价),以及真人互动而带来的情感因素。这样可以规避竞价带来的恶性循环。由于影响力建立在真实用户互动而不是关键词匹配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能遏制机器人发帖、虚假内容等等网络恶习的蔓延。
数字会展会催生大量新的营销模式,比如公司发布一次公司站点即可云参展所有展会,在不同的会展商城开展销售。出现各种线下展套线展,大展套小展,大会套小会,前展套后展等等会展营销形式,我们可拭目以待。
五.数字会展的应用场景
数字会展的系统环境使得每一个人或公司(社团)都可以主办会展,从而赢利以及扩大影响力,数字会展的呈现形式具有无限多的可能。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会展的经济模式都是一样的。主办机构的收入是参展商的展位租金与观众的门票,支出是场地租金和推广费用,二者差额构成了会展项目的赢利。通过数字会展的交易功能,每一个会展从信息共同体变成了能够自给自足、独立运营、可长期存在的经济体。
会展的两个要素是时间与地点。如果时间和地点都是固定的,那小到线下几位好友的读书会,大到国际专业博览会,都可以发布数字会展作为辅助功能。
如果只有地点固定,而时间没有限制,那数字会展可以表现为数字商圈、数字街区与数字乡村,成为线下实体的辅助与配套。
例1:数字街区。我们街道中有很多菜市场、裁缝、电器修理、二手家具、家政……的小店,平时不留意,找起来要四方查询,非常费力。如果街区能汇总这些资源,对当地住户会带来很大的方便。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住户也可以加入,“出售”自己的服务或专业技能,比如兼职买菜遛狗照顾老人之类。以前如果谁做这个整合工作,因为没有赢利途径,将会很难坚持,通过数字会展,每笔交易都会给“主办者”管理费,他就有动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果时间与地点都没有限制,数字会展就是纯粹的线上活动,可以表现为长期运营的论坛、部落,或者是元宇宙中ID们的虚拟商城。
例2:粉丝联盟。 某一部影视作品的粉丝可能来自全球各个国家,但可以在数字会展中聚集,出售自己的创意作品。这些同人作品价值在于其功能之外的附加值,对粉丝以外的人群没有吸引力,但在特定人群中有很高的需求。销售,获取利润,并不是粉丝们的最终目的,而只是彼此交流增进友谊的一种形式。
除了单纯的展示与销售之外,数字会展更重要的功能是促成群体的合作, 催生更多更新的业态。
例3:需求即设计。在数字会展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聚集起来,专业人员和公司形成一个“人才库”。任何一个节点都能作为项目经理去接洽客户,同时整合各道程序所需的人手,大家就好像一个企业的各部门一样相互协作,共同赢利。从客户提出需求开始,设计的范畴从工艺扩展到产业链的流程整合。客户并不需要具备多么专业的知识,在“人才库”中有各种咨询渠道,累积的案例也更为多样化。而这样的数字会展往往有准入门槛,参与者必须注重自己的信用,才能得到团队的认可。
例4. 经济圈。在实体产业中,几个著名展览往往是一个行业的支柱,许多公司的年度订单由此诞生。数字会展的环境中,由于“大展套小展”的功能,这种景象也会发生,几个细分市场的支柱型会展形成行业的生态圈。经济圈的形成源于某一契约、某一标准或者某种共识,达成信息与资金的定向流动。这种会展的联盟会产生自己的协调机制、奖惩措施,对规范行业标准、打击违法假冒会有极大的帮助,从而使得市场环境更公开公正透明,整个行业能更快地发展繁荣。
六.结语:一百一万与开放的未来
现在,一百一万会展平台已经完成了搭建,即将内测,但这个雏形对于神经元架构的应用只是初具规模,未来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
1. 更多种的功能应用合作:例如视频、3D虚拟会展、元宇宙游戏……等等。
2. 平台管理的开放模式:在制定管理规则时,我们希望用户参与管理,对平台规则的编撰和具体案例的应用采取表决制度,以期真正维护用户的利益。
3. 行业合作体系:一百一万希望与各个垂直行业的运营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各种定制项目。
总之,一百一万期望以扁平的管理结构,多元的自组织建设来实现平台的运营。这是一块充满生机的新大陆,期待随着运营经验的积累,更多的创新模式会涌现出来。